風景秀麗的安溪縣是中國福建省一個著名的茶產區,號稱中國茶都,是中國鳥龍茶之鄉、世界名茶——鐵觀音的發源地。安溪鐵觀音以其獨特的蘭花香名揚四海,香溢五洲,已成為福建省一張靚麗的名片。
安溪縣位於福建省東南部,地處海拔600-800公尺之間,群山環抱,山區高低起伏,河流網絡完整,產茶地點有低海拔和高海拔之分:低海拔茶區一年四季氣候温和,日照短,昼夜溫差較大,山上常年雲霧繚繞,雨量充沛而且土壤理化性質好,腐殖質含量較高,土層深厚,礦物質營養豐富,這樣的氣候和土壤環境非常適宜茶樹生長。
高海拔茶區地處深山,山地棕壤,質地為砂質土壤,表層有機質含量較多,因其獨特的生態環境,茶樹纖維素合成速度較為緩慢,鮮葉的持嫩性增強,有利於鮮葉中含氮化合物和某些芳香物質的形成,茶氨酸含量較高,而苦澀味較重的茶多酚含量較低,奠定了其優質茶品的形成。
安溪茶區主要種植的茶種是綠茶,因其自然環境得天獨厚,茶樹資源十分豐富,目前已經收集的茶樹品種多達50餘種,其中黃金桂、本山茶、毛蟹茶、梅佔茶、大葉鳥龍茶以超群的品質受到了市場的青睐。而鐵覘音以其獨特的韻味成為青茶中的極品。
安溪茶葉起源
古時候的安溪縣已經是一個茶葉生產重鎮,其茶葉起源可以追溯到漢朝。漢朝時期,安溪縣就已經開始種植茶樹,當時主要種植的是綠茶。隨蓍時間的推移,安溪縣的茶葉迅速發展,茶葉生產量增加,宋代時期,安溪縣成為了重要的茶葉產區之一。當時,安溪茶葉通過海上絲綢之路走向了世界,茶葉出口到南明、南越、南洋等地。隨著安溪縣茶葉產業的持續發展,茶葉開始成為當地的重要經濟產品。
到了明代時期,安溪縣的茶葉產業不僅在茶葉產量上增加,茶葉暂量也得到了提升,開拓了新的海外市場,出口到日本、韓國等地。進入清代時期,安溪縣的茶葉進入鼎盛階段,隨後茶葉出口到東南亞、欧洲等地。
從漢朝到清朝,在歷史上,安溪縣的茶葉產業一直發展茁壯,不斷提升產量和質量,並且將茶葉輸送到各國各地。
過去的安溪茶葉一直是重要的貿易商品,對於當地經濟發展起了重要作用。如今的安溪縣仍然是一個重要的茶葉產區,其產量和質量對當地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並且都得到了廣泛認可。
在民俗文化方面,安溪縣每年都會舉辦一場叫做「祭茶王公古礼」的傳統活動,是一個紀念安溪縣茶葉發展史的重要活動,也是紀念世世代代的茶農們對茶葉產業貢獻的重要活動。每年的「祭茶王公古礼」都會有許多茶農參加,展示他們的茶葉,並舉辦各種和茶葉相關的比骞和活動,向各界人士傳遞著安溪縣茶葉的魅力。安溪茶葉起源和茶葉相闢的活動顯示了安溪縣政府對於茶葉產業的重視和對於傳統文化的維護,也使得安溪縣成為了中國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安溪縣因為其茶葉生產的歷史悠久和產量龐大而聞名,在這裡有許多有趣的茶葉故事。這些故事顯示了安溪縣人對茶葉產業的熱愛和對品質的堅持,也使得安溪縣的茶葉具有了更高的品質和更高的價值。
安溪鐵觀音三大產區
安溪縣西坪镇
安溪縣西坪鎮古稱栖鵬,屬於亞熱帶温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盛產茶葉,選育栽培鐵觀音已有進三百年的歷史,被稱為「中國鐵觀音發源地」,是茶葉的原鄉。這裡的人民以茶為生,以茶為業,知名的茶葉品牌多不勝數,如八馬茶業、日春、天福、富源等品牌都源自這裡。
西坪鐵觀音品質高,獨具「觀音韻」。沖泡後湯呈金黃色,有天然的蘭花香,香氣清幽持久,其湯味雖香但悠悠然不強烈,喝後口喉有爽朗感覺,有著「七泡有餘香之譽」。採用純粹傳統製茶法,發酵手法工藝講究,因此茶質相對其他茶葉顯得實在、地道。
安溪縣祥華鄉
安溪縣祥華鄉,地屬亞熱帶氣候,平均海拔800公尺,境內峰巒競秀,泉甘土赤擁有獨特的自然環境,使得祥華鄉能夠生長出優質的茶葉。這裡的茶農勤勞,製茶技術精湛,巔峰時期湧現出諸多製茶能手。
在祥華鄉主要種植的茶種是鐵觀音,此茶通常都是手工釀製,茶葉製法傳統,特點是茶味正湯醇回甘強,以回甘力強最為顯著。祥華鐵觀音久負盛名,由於其品質優異,被認為是國內外青茶中的佼佼者。
安溪縣感德鎮
中國茶葉第一鎮,感德鎮所生產的茶葉,以其「特色鲜明」在茶葉市場中佔有重要的席位。感德鎮的氣候濕潤,土壤非常適宜茶樹生長,感德鎮出產的鐵觀音較之西坪、祥華所生產的鐵觀音有著不同的特點和特色。
感德鎮觀音製茶時發酵時間稍短於傳統製茶時間,茶葉沖泡後湯水色澤相對清淡,三泡後湯水呈黃綠色,清醇見底;湯水入口後,徽微帶酸,香氣濃郁高長,韻味濃厚。因此,有一些茶葉專家稱之為「市場路線茶」,在一些區域和人群中頗受歡迎。
安溪名茶鐵觀音
安溪鐵觀音
自古名茶藏名山,名山出名茶,安溪名茶鐵觀音屬於島龍茶的一種。據傳乾隆年間,安溪縣西坪镇茶農巍蔭向朝廷獻上新研製的茶葉,乾隆細觀茶蘭形似觀音臉重如鐵,便賜名為「鐵觀音」。由此,鐵觀音之名流傳開来。
鐵觀音是島龍茶中的極品,其茶葉外形條索肥壯、圓整呈蜻蜓頭、茶條捲曲、色澤鳥黑油潤,闡起來香氣濃郁持久,带有蘭花香或者果仁香味;茶湯亮麗帶有金黃色,入口後滋味醇厚甘鮮,有爽朗之感。
在安溪人眼中,鐵觀音因其抗逆性較差,產量較低,有「好喝不好栽」的說法,而其中最純正的品種又被稱為「红心觀音」、「紅樣觀音 」、或者「紅芽歪尾桃 」的暱稱。這種紅心觀音生性嬌貴,獨具觀音韻。厚實的紅心觀音製成幹茶掷入茶杯中,搖杯撞擊蓋碗杯壁有力量感,音質沉如鐵,發出悅耳清脆的「鐺鐺」聲。傳統工藝精製而成的鐵觀音,純正悠然的蘭花香韻自有一種風流。
鐵觀音採摘標準
鐵觀音的採摘標準非常嚴格,並且必須保持茶葉的形狀和颜色。
鐵觀音的採摘標準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時間:鐵觀音的採摘時間通常在每年的四月和五月之間為最佳,因為在這個時期,茶葉的生長最旺盛,茶葉的質量和香氣最佳。在春季採摘的茶葉颜色鮮亮,質地顺滑,味道鲜醇,香氣濃郁,是鐵觀音最佳的採摘時間,俗稱春茶。不過,也有人認為秋季採摘的鐵觀音茶葉也有品質好的,秋天茶葉含水量降低,茶葉經過陽光照射及風吹日曬後香氣更加濃郁,品質更佳。總的說來,品質以春茶最好,秋茶次之,其香氣特高,俗稱秋香,但湯味較薄。夏茶又稱暑茶,品質較次。而採摘時,生長地帶不同的茶樹鮮葉要分開,嚴格到早青、午青、晚青也要進行區分製造,品質以午青為最優。
數量:鐵觀音的茶葉採摘不是挑選幼嫩的芽葉,而是採摘葉片已經展開形成駐芽,呈小開麵或中開麵,採下新梢的一芽二、三葉,並且每棵茶樹只能採摘一年生的茶芽。
形狀:鲜葉採摘標準必須做到完整。注意做到五不要,不折斷葉片,不折疊葉張,不碰碎葉尖,不带單個葉片,不带魚葉(發育不完全的真葉)和老梗。
細節:茶葉採摘後需要經過细心的打理,使茶葉質地更加順滑。
品質:採摘的茶葉必須符合品質標准,經過嚴格的檢驗才能進行加工。透過嚴格的採摘標準保證了鐵觀音茶葉的品質和口感,也是此款茶葉受歡迎的原因。
鐵觀音製作工藝
安溪鐵觀音製作工藝非常繁複。製作過程包括十幾道工序,經過採摘、曬青、晾青、摇青、炒青、揉撚、初烘、包揉、復烘、復包揉、文火烘干、挑簸等工序才製成成品。
採摘是製茶的第一步,選擇上等的茶葉是製作鐵觀音的關鍵。在採摘時,選擇的茶葉必須是在清晨或傍晚採摘的新鲜茶葉,並選擇經過適當的照顧和保存的茶葉。
曬青是製茶的第二步,新鲜採摘的茶葉攤放在陽光下晾曬和吹風萎凋,使茶葉的水份適當的蒸發,葉質變為柔軟,適於搖青。
晾青是製茶的第三步,把曬青過的茶葉放在陰涼處靜置,在靜置過程中葉梗、葉脈的會給葉面補充水份,葉面又會挺直起來。隨著梗的水份往葉片輸送,促進了物質的氧化還原,有助於形成烏龍茶的高香。
摇青是製茶的第四步,晾青過的茶葉放在機器裡搖晃,機械摩擦力造成葉細胞損傷,使茶多酚酶促氧化,誘發香氣,形成茶葉所特有的香高味醇品質。
炒青是製茶的第五步,利用微火在鍋中使茶葉萎凋的技法,透過人工的揉撚令茶葉水份快速蒸發,阻斷了茶葉發酵的過程,使茶汁的精華完全保留的工序。
揉撚是製茶的第六步,透過揉撚茶葉形成緊結彎曲的外形,並對物質組織有轉變,縮小茶葉體積,為炒乾成條打好基礎。
初烘是製茶的第七步,揉撚過的茶葉放入烘箱中烘烤,使茶葉內含物起熱化、構香作用。
包揉是製茶的第八步,把初烘過的茶葉趁熱放入茶布中包裹著揉撚整形。
復烘是製茶的第九步,將初烘茶葉進行第二次復焙,烘至八成幹則可起焙攤涼。
復包揉是裂茶的第十步,已經復烘過的茶葉再次包揉,使茶葉具有更好的香氣和更高的品質。
文火烘干,是把復包揉過的茶葉在文火中烘干,使茶葉具有更好的香氣和更高的品質。最後再进行挑簸等,在所有的工序過後,安溪鐵觀音才最終成為一款高品質的烏龍茶。
鏹觀音的香型
鐵觀音的香型可以分為五種,分別是清香型、濃香型、鮮香型、韻香型、炭焙型。
清香型:清湯緣水的清香型鐵觀音最具有代表性,偏向現代工藝製法,目前在市場上的佔有量最多,符合市場口感。其香氣清新而純正,這種香型的茶葉具有淡淡的青草香氣,配以微微的辛香。清香型的茶葉通常是在春天採摘的,在製茶過程中,茶葉需要經過特殊的加工方式來保留其香氣。例如在烘烤過程中,茶葉需要在低温下烘烤,使其茶葉中的水份保留较多,強調乾茶葉色翠綠,以保留其青草香氣。清香型的鐵觀音適合日常沖泡,因為它們具有清新的香氣和清爽的口感,通常是用來做為早晨或下午茶,一般可沖泡6~7次。
濃香型:濃香型鐵觀音具有濃厚的花香氣,配以淡淡的果香,屬於傳統的半發酵茶。在烘烤過程中,茶葉需要在高温下烘烤,以保留其花香氣,口感較重,幹茶外形色澤上輕黑,沖泡後香氣濃,茶湯濃。濃香型的茶葉通常是用來做為晚餐時搭配甜點,例如巧克力或蛋糕,因為它們具有濃郁的香氣和温暖的口感,有止渴生津、健脾暖胃的功效,一般可以沖泡8~9次。
鲜香型:鮮香型鐵觀音屬於輕發酵茶,適合剛接觸鐵觀音的消費者飲用。在發酵的通程中,要求焙火較輕,茶葉中的水份需要較大程度地保留,幹茶葉顏色翠緣為佳,聞起來要有一股鮮香味,沖泡後湯水清澈,香氣明顯,口味醇正。鲜香型鐵觀音適合大眾日常飲用,一般可以沖泡6~7次。
韻香型:韻香型鐵觀音是在傳統鐵觀音的基礎之上加到10小時左右的培火,亦屬於半發酵茶葉。具有「厚、醇、潤、軟 」等特點,幹茶葉色澤烏黑,湯水濃郁,沉香凝韻,回甘明顯,韻香型鐵觀音結合了清香型鐵觀音的香氣和濃香型鐵觀音的醇和耐泡,越來越受到茶友的喜愛,適合喜歡口感甘醇的人飲用,一般可以沖泡7~8次。
炭焙型:濃香型鐵觀音具有「香、濃、醇、甘 」等特點,幹茶葉色澤烏黑,茶湯顏色深黃,口感厚重順滑。在製作過程中以炭火烘焙,這種烘焙方式能夠給茶葉带来深沉、穩定的風味,微徽的煙熏味中带有淡淡的焦糖香,可以幫助舒缓壓力,放鬆心情。炭焙型的安溪鐵觀音在製作過程中需要經過精心調整温度和時間,透過5~12小時不斷地調整火力,讓茶葉充分發揮出最佳的風味。這種炭焙香型的鐵觀音通常適合資深茶友品嘗,因為它的香氣深沉,一般人接受程度不高。
什麼是「觀音韻」
什麼是觀音韻?茶質好是「音韻 」的基礎,首先要從鐵觀音的外形說起,其茶葉條索捲曲、呈墨綠色,葉表帶白霜,形似蜻蜓頭狀,既傳統所說的「青枝缘蒂紅鑲邊」,只有符合這種外形條件的茶葉才是品質上佳的鐵觀音。
觀音韻是鐵觀音特有的一種品質特征,這種韻不是簡單的香氣和滋味表現出來的特點,這是一種綜合的體驗,而這裡的韻「味」指的是氣味,因為鐵觀音最重要的特質就是一種味道的體驗。
茗茶鑒評家認為安溪鐵觀音的滋味十分濃郁,餘味回甘,有如空谷幽蘭,使人雅興悠然,這種超凡天真的情趣,意即鐵觀音的獨特韻味。
有茶友說每一泡觀音茶、每一個茶農所做的鐵觀音都有不同的韻味,就好比有的女子婀娜多姿,極具韻味、風情萬種;有的女子就温婉嫻靜,少了些一颦一笑的風韻。而鐵觀音的觀音韻則從聞香開始,蓋香、杯香、湯香和葉底香,都有著「如梅似蘭」的香氣,這種香氣有穿透人五臟六腑的能力,流入每個细胞中,讓人感受到鐵觀音香氣的「雅」。
接著是入喉的茶湯滋味十分濃郁,甘香泛起。鐵觀音入口的一刹那,由口到喉底,唇齒間升起一股帶有藺花香的香氣,這股花香與回甘停留在喉嚨與鼻子之間流連忘返,兩腮生津,保留的時間越長,說明喉韻越好,鐵觀音的觀音韻特性明顯,是好茶;如果觀音韻淡,則說明鐵觀音的特性不明顯,不是好茶。
正所謂「茶裡乾坤大,壺中日月長」,鐵觀音的音韻是茶葉本身的一種特質,也逐漸演變成了茶友們所追求的一種境界。